赛宝多媒体

再塑一个香港“新中心”:北部都会区演绎深港深度融合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21-10-08 我要评论

作者: 黄琼 深港融合持续深入。10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立法会发表2021年《施政报告》,其中重点提及建设香港北部占地约300平方公里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6日香港特

   作者: 黄琼

   深港融合持续深入。10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立法会发表2021年《施政报告》,其中重点提及建设香港北部占地约300平方公里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6日香港特区政府也同步公布了《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下称《发展策略》)。

   《发展策略》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首份由香港特区政府编制,在空间观念及策略思维上跨越港深两地行政界线的策略和纲领。《施政报告》指出,这个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都会区,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将尽享港深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红利,帮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据了解,北部都会区将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并营造“城市与乡郊结合、发展与保育并存”的独特都会景观。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施政报告》提出香港规划两个都会区:一个是现在成熟维港都会区,已成为香港金融中心;另一个是新建设北部都会区,定位为国际科创中心和行政中心。这意味着香港与深圳将全方位融合,大力发展科创产业,解决市民住房、就业问题,加快经济社会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直面香港住房问题

   超高房价一直是香港市民的痛点。北部都会区的建设也将直接增加香港的房屋土地供应。香港北部都会区包括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占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林郑月娥表示,目前在北部都会区内的多个已规划或规划中的发展项目,预计可提供约35万套住宅;北部都会区可额外开拓约600公顷用地作住宅和产业用途,估计可提供约165000至186000套住宅。连同元朗区和北区现有的住宅单位,整个北部都会区发展完成后总住宅数目将达905000至926000套,一共可容纳约250万人居住;而都会区内的工作岗位数也将由现在的11.6万大幅增加至约65万,包括15万个创科产业的相关职位。

   至于土地供应,《施政报告》指出,特区政府将继续“多管齐下”增加土地供应,推进多个新界新发展区项目、东涌东及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工程等。

   林郑月娥表示,透过推动各项新发展区及填海项目,以及推展北部都会区,有信心会在中长期找到所欠缺的土地。特区政府还将透过进一步检视“绿化地带”、推进“土地共享先导计划”、 延长活化工厦措施等方式加快土地供应。

   “双城三圈”深港深度融合

   香港也更好地抓紧粤港澳大湾区机遇。在此次《施政报告》中,深港两地“双城三圈”的空间概念得到确立。林郑月娥表示,在国家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港深两地紧密互动。由西至东建设了七个陆路口岸和相连的交通基建,使两地有条件跨越后海湾、大鹏湾和深圳河而相互连接,形成“双城三圈”的空间格局。

   林郑月娥强调,“双城三圈”空间概念的确立,有利港深政府共同促进两地在经济、基建、创科、民生和生态环境的紧密合作,发挥强强联手,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

   “北部都会区建设目标就是要使香港问题和短板加快得到有效解决,自身优势更加巩固。”深圳大学经济学教授钟坚对第一财经表示,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与建设标志着香港特区政府已踏上重塑香港之道,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将为香港产业、城市进一步发展增加巨量土地空间;将增强香港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有利于香港发挥毗邻深圳的优势,加快发展。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表示,香港推动北部都会区建设,一个最直观的现象就是,与北部一河(深圳河)之隔的深圳实现无缝对接。深港这两个历史上就是一家人的兄弟城市,如今通过河套深港科技合作区开发,通过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通过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必将实现全方位、全领域的深度合作,真正推动深港一体化、同城化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这个国庆,香港有两个大动作!

    这个国庆,香港有两个大动作!

  • 重磅突发!香港将有大动作,林郑月娥刚刚宣布

    重磅突发!香港将有大动作,林郑月娥刚刚宣布

  • 香港特区政府施政报告:聚焦北部都会区 大力支持发展科创产业

    香港特区政府施政报告:聚焦北部都会区 大力支持

  • 林郑月娥发表施政报告:中央颁布实施香港国安法及时扭转乱局

    林郑月娥发表施政报告:中央颁布实施香港国安法及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