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陈书玉
争当“一个龙头、三个先锋”,打造江苏发展新增长极,这是江苏对南通的期待。而今,继苏州、南京、无锡之后,南通成为江苏第四座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应该说,南通开了一个好头。
面向未来,同样立足于制造业,同样县域经济发达,同样依托上海辐射带动,苏州是南通很好的学习对象。
回顾苏州的崛起路径,于内,苏州靠的是县域经济的“人和”。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苏州四小龙”(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跻身前十,有序竞争、生生不息的县域经济,是苏州城市发展的底气,更是其经济向前源源不断的动力。于外,苏州靠的是毗邻上海的“地利”,是在全球产业链向中国转移的大背景下承接上海的溢出资源。此外,产业结构转型早、开放型经济优势明显、注重引进人才也是苏州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南通的县域经济同样强劲,“五小虎”如东、如皋、海门、启东、海安已全部跻身“千亿俱乐部”,且全部入选中国百强县。伴随交通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南通与上海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发展潜力不可低估,不容小觑。
但也应看到,当前南通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南通当前面临的最大短板。南通作为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产业基础厚实,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偏弱,高质量发展动能不足,多项指标与苏州相比差距较大,部分指标更是低于江苏平均水平。
想要弥补创新短板,人才是核心要素。在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近年,周边的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纷纷加入“抢人大战”,甚至连上海也“放低身段”加入竞争,南通面临着强大的人才被虹吸的风险。数据显示,南通籍高校毕业生回通就业率只有40%左右,研究生回通就业率更是不足5%,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如何留住人才?一方面,南通应加速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更好地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吸收劳动力等各类生产要素;另一方面,应发力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出更多的经济“压舱石”,从而吸纳更多的就业“主力军”;最后则是从机制方面入手,进一步破除隐形门槛,放宽落户条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践行新发展理念,寻求新发展路径,真正对标苏南,比肩苏南,与苏州成为实力相当的江苏“双子星”城市,南通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