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赛宝科技 > 正文

百年汉阳造的“逆生长”

发布时间:2021-11-24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1890年,武汉龟山,汉阳铁厂动工兴建。这是中国近代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其产量曾一度占全国的96%。龟山下的铁与火,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也成就了武汉连绵十里的“汉阳造”工业走廊。

  60多年前,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飞架南北,全国能工巧匠汇聚于此,精益求精、务实创新的工匠精神在这里延续和传承。

  如今,有的工业遗迹上建起了博物馆,有的则成了文创产业集聚区,曾经的“汉阳十里工业长廊”变身“文化创意长廊”。

  唤醒工业遗产

  71岁的顾必阶,头戴白色礼帽,骑了辆破旧自行车,穿过一片空地,来到一座颇具现代化风格的船形建筑跟前。

  顾必阶是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原馆长,他介绍,该馆2017年3月向社会免费开放,周末平均每日接待1000余人次,被誉为网红博物馆。如今,这个博物馆正在进行升级改造,重新开放后,将给参观者带来更大的“惊喜”。

  过去20年里,顾必阶苦苦搜寻着散落在荆楚大地上的老物件,努力塞满一个空荡荡的工业博物馆,搭起百年前的一位总督与这座城市的时空联系。

  一段段铺就京汉铁路的铁轨,一个个锈迹斑驳的机床,还有当年汉阳铁厂的界碑、投产纪念碑……行走在黑白灰为主色调的全钢结构博物馆里,寻着张之洞督鄂18年,在汉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修铁路的足迹,感受当时“驾乎津门,直追沪上”的大武汉气魄。

  船形博物馆与下方立柱式建筑构成的“历史之门”,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拍照打卡点,博物馆内设有书吧、茶吧供游人小憩,登上顶层空中花园,还可以远眺汉阳钢厂厂区全貌。

  100多年前,张之洞在汉阳龟山到赫山一带,创办了汉阳铁厂、兵工厂、火药厂、针钉厂等近现代工业企业群,闻名世界的铁轨、枪炮等“汉阳造”从这里产出。抗日战争期间,汉阳铁厂、兵工厂等企业西迁,“汉阳十里工业长廊”变成废墟。

  “博物馆是在汉阳钢厂自办的‘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基础上新建而成。”顾必阶徐徐展开厂区地图,只见在京广线与琴台大道之间,汉阳钢厂的冶炼、电炉、氧气、动力、棒材、仓储运输等厂房车间星罗棋布。

  “当初老博物馆建成时,是全国第一家工业题材博物馆。”顾必阶介绍,随着汉阳钢厂转型,厂房变成博物馆,很多钢厂职工投身到文创产业。目前,武汉工业题材的展馆也达到10余家,如武钢博物馆、武船厂史馆等。

  如今,汉阳区在此打造了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规划为“一核两翼”,汉阳钢厂厂区位于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西翼范围内,厂内一二三类工业遗产24处,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工业遗产保护厂区。

  赋能文化创意

  如果说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走的是“网红”路线,汉阳造文化创意园则走上了另一条文化赋能的发展模式。

  汉阳区龟山北路,“汉阳造”肇始之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大型国营企业824厂、国棉一厂、武汉鹦鹉磁带厂的大本营。20世纪90年代,随着企业改制、外迁,昔日的工业聚集地陷入长达10多年的沉寂。

  2009年,汉阳区将这些旧厂房整旧如旧,腾笼换鸟打造创意产业,既保护了工业遗产,又实现了共赢发展。如今,“汉阳造”变成了“汉阳创造”,这个武汉最大最集中的文化创意园区,成为武汉旅游的一大地标。

  记者在园区看到,各类创意工作室、咖啡店、茶吧云集,围墙上的艺术涂鸦……这些新锐艺术元素与厚重的工业遗存发生巧妙的化学反应。“我们其实并不是一个景区,但人气并不比景区少,每年吸引的游客达到50余万人次。”园区工作人员说。

  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教授李光说:“将已废旧闲置的工业资源或现行生产资源就地转换为旅游新资源,吸引游客,传播企业文化,打造城市名片,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十分盛行的工业旅游模式。”

  在港珠澳大桥上赛车,在5D影院里一探桥梁的前世今生,将武汉长江大桥“打包”带走……走进位于中铁大桥局桥梁科技大厦一楼的国内首家综合性桥梁博物馆,各种现代化互动设备和精品文创立体展现桥梁文化。

  桥梁博物馆馆长成莉玲介绍,该馆室内展馆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分为中国古代桥梁、中国近现代桥梁、世界桥梁博览、桥梁文化展示、桥梁互动体验等8个部分,生动真实地再现了新中国桥梁的建设历程,全方位展示了世界桥梁的建设成果。

  “在南京长江大桥升级改造期间,我们特意将大桥更换下来的桥面栏杆、陶粒混凝土、白玉兰灯和‘争气钢’带了回来。”成莉玲告诉记者,“这些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与精神的传承。”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文化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历史的展示平台。”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巡视员杨琼鹏说,“汉阳是新中国桥梁建设事业发源地,有着‘建桥之都’的美誉,桥梁博物馆在此建成开馆,可以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充分感受到桥梁历史、桥梁文化和桥梁科技的无限魅力。”

  掘金“文旅融合”

  “汉阳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除了‘知音’‘汉阳造’两大文化IP外,还有工业文化、桥梁文化、健康文化等诸多资源,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硬核支撑。”汉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徐丽说。在她看来,文旅融合相得益彰,文化可以走向“远方”,旅游也会更有“诗意”。

  这种“互补”最直观的效果就反映在工业旅游的繁荣上,汉阳不少工业企业已尝到了甜头。

  “叶开泰和黄鹤楼是游客点名必去的景点。”湖北黎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江黎说,自从试水工业旅游以来,公司推出的汉阳特色工业游线路很受追捧,疫情后每周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组团游览,人数也在不断攀升。

  走进叶开泰中医药文化街区,处处能感受到“国医+旅游”的新奇感受。这里可以了解叶开泰近400年中医文化底蕴和中药材古法炮制工艺,还能体验各种国医养生项目。

  “我们的愿景就是让中医回归为生活方式。”叶开泰中医药文化街区负责人陈蒙蒙介绍,企业将街区打造成旅游景区,不仅可以传播中医药文化,也拓展了一条新的发展方向。

  邻近的黄鹤楼酒业同样也是将厂区变成了景区。近年来,厂区将建筑外立面改造成清式徽派风格;改建了3700余平方米的“黄鹤楼酒文化博物馆”;打造“辛氏酒馆”,还原黄鹤楼起源佳话。

  黄鹤楼酒业董事长许鹏说,自去年省里推出“惠游湖北”活动以来,黄鹤楼酒业武汉和咸宁两大基地累计吸引近16万名游客,对企业的品牌宣传和销售都是很好的促进。

  据了解,目前湖北省已初步形成四大工业旅游品牌,其中三大品牌里都有汉阳工业企业的身影。目前,汉阳区正准备“克隆”黄鹤楼酒业和叶开泰中医药文化街区的模式,推动百威啤酒、苏泊尔等一大批先进制造企业发展工业旅游,实现产品营销和目的地推广统一,让汉阳工业旅游项目形得成、推得开、玩得爽、有记忆。

  “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工业遗存资源,数量多、品类全,既有历史遗存、传统工业企业,也有先进制造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将这些珍宝串联起来,就能形成集观光、体验、休闲等功能于一身的特色旅游线路。”徐丽说。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