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赛宝科技 > 正文

新闻联播〖京东白条提现步骤,秒到账不求人实体店N多种方式

发布时间:2021-09-28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苏轼在《定风波》一词中,写下了这样恬淡隽永的短句,他告诉我们,一个人心灵和状态的“安定”,来自于认清自我和宠辱不惊。也让我们明白,心灵的安定,远比在惊涛骇浪中勇立潮头更加难得。

  让孩子们变得沉静、睿智和愉悦,在学习中获得有益的给养,正是教育本该拥有的模样。

  但是出于功利心和虚荣心,却有以下3种家长的错误言行和愚昧观念,足以把孩子逼疯。

  

01

  01自以为是的家长。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的这一句词,告诉我们:良辰美景不该虚设,如有机缘,不如乘舟远行,徜徉在江河湖海之中。也告诉我们,教育孩子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不能只是凭借“一腔热血”,就对孩子打骂责罚,自以为是地让孩子放弃娱乐和休息。

  须知道,哪怕是孩子,也是向往着快乐自由的,毫无理由和节制地剥夺孩子们休息的权利,是对孩子的伤害。

  

  可有些家长不明白,从小到大,教养孩子的那一套完全就是随心所欲:

看到孩子玩游戏就大发雷霆,看到孩子闲着就浑身不舒服;心情好了就带孩子四处游玩,身心疲惫就让孩子窝在家里学习;不管孩子说什么都是错的,给孩子报补习班就是“为他好”。

  这些自以为是的家长,教养孩子就像是在抚养一只小猫小狗,全然不顾孩子的情绪性格、想法意愿,长此以往,孩子就像是一条被困在玻璃缸里的金鱼,而家长想喂就喂、想饿就饿,哪里有一点快乐可言。

  摊上这样的家长,孩子当然会被“逼疯”。

  

02

  02没出息的家长。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句来自曾缄翻译仓央嘉措的诗句,表达出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困惑。而对于有些“没出息”的家长来说,明明自己没有什么才能和成就,但一说孩子的教育,就天真幼稚地以为每个孩子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愿意仔细去审视自身和家庭的切实条件,以及家庭教育观点的正确与否。

  父母不愿意努力,舍不得投入,想要躺在家里睡大觉,还要求孩子拼命苦读、考上大学,有这么“两全其美”的好事吗?

  孩子们的天赋才智固然高低有别,可但凡是从小一直优秀到大的高分学霸,毫无疑问都是由开明睿智的父母从小一直精心呵护和培养到大的。

  

  事实上,培养孩子就像是种瓜种豆:一个人在童年时受到父母和家庭的教育就像是一颗种子,最终会在少年、青年和中年阶段,挥之不去地影响着他的言行举止和脾气性格。

抽不出时间陪伴孩子的父母,别指望和孩子间的亲子关系有多么融洽;懒得和孩子沟通聊天,聆听孩子苦恼痛苦的父母,别指望能够获得孩子的信任;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只知道给孩子花钱报补习班的父母,永远都站在孩子的对立面。

  总之,教育孩子没有既轻松又高效的“双全法”。

  父母想要赢得孩子的信任、尊重和依恋,就要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和关爱,而不是把家庭教育的所有问题,全都推卸给学校老师和校外补习班,忽视了孩子内心的快乐和感受。

  

03

  03“养儿防老”的家长。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庄子的这句话,道尽了世间百态。也就是说,真正有大聪明的人,总是豁达宽容,喜欢耍小聪明的人,往往吹毛求疵、斤斤计较。体现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如此。

  真正懂教育、讲感情的家长,对待孩子总是谨言慎行,生怕伤害到孩子的心理人格,影响到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可那些利欲熏心,抱着“养儿防老”的迂腐观念教养孩子,将孩子当做“工具人”的家长,往往对孩子苛求无度,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还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好”。

  这样的家长,实质就是把养育子女当成了一种金钱投资。

  为了自己的晚年幸福,平白无故地生一个孩子到这个世界上,自己的生活都安排不好,既累又苦,还要把自己的孩子也拉进生活的泥沼,这公平吗?

  

  可许多抱着传统观念的父母就是这样,什么时候生孩子,生几个孩子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到头来把孩子摁在书桌前十多年,让孩子活着只为了高考、大学和工作,放弃掉所有的兴趣、爱好和梦想,还要求孩子对自己感恩,赚了钱要给自己养老。

  这样一代又一代,孩子为了父母而学,父母为了自己而活,可孩子们承受的压力和痛苦,又有谁愿意去理解呢?

  总之,这些自以为是、没出息和“养儿防老”的家长,总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却不顾及孩子的身心感受……这样的家庭教育,真的能把孩子“逼疯”了!

但愿每个家长,都能让孩子重拾童年的快乐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