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专访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中国科技制造业全球化方式改变,才能突破国际市场天花板

发布时间:2022-03-15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每经记者 陈鹏丽 每经编辑 董兴生

这已经是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连续第二年就“全球化”建言。

去年全国两会,他就曾建言支持中国企业加速全球化。今年,他在全国两会上进一步建议,推动中国制造产业升级,构建全球产业链。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贸易规则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全球化形势愈加严峻。如何打破国际化的天花板成为中国制造业亟待思考的难题,这也是李东生连续两年就“国际化”建言献策的重要原因。

从TCL自身来看,TCL的国际化步伐从1999年迈出。以进军越南为起点,至今,TCL已经拥有20多年全球化经验。在这个过程中,TCL交过“惨重”的学费、呛过水,但也学会了在全球化市场“游泳”。

2021年,TCL海外营收预计超1100亿元,同比增长超55%。“能够实现这个增长,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全球化产业布局、全球化经营能力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方面做得比较扎实。”3月1日,李东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经济全球化方面,我们的认知需要有些改变。”李东生表示,中国制造业原来的全球化方式必须要改变,要从“输出产品”转变到“输出工业能力”,才能突破在国际市场的天花板。

从输出产品转变到 输出工业能力

今年两会,李东生一共带来五份建议。既包括打击网络暴力等社会民生领域,又聚焦中国制造等产业发展领域。在他看来,构建全球产业链是未来中国经济突破天花板的重要手段。

3月1日下午,李东生深度阐述了他对全球化新形势的思考以及TCL的应对心得。

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疫情和贸易保护主义叠加催生的逆全球化浪潮,将会带来产业链区域化和短链化,这是当前中国制造业全球化所面临的最大风险。“中国制造业面对逆全球化趋势,要更加积极有为。”

李东生分析说,中国是工业制造大国,工业产出占全球比例已近30%。中国巨大的工业能力必须要在全球市场去消化,所以全球化必然会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

他进一步指出,当前全球贸易规则正在发生变化,中国企业要去适应这种新变化,从输出产品向输出工业能力转变。中国企业一定要清晰认识到,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产品出口方式去做全球化,“那么海外市场的增长已经到天花板”。因为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同时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担心他们的制造业很难与中国竞争。

记者也注意到,近年来,“不仅是销售产品,更要为出口国创造价值”,逐渐成为一些中国巨头在布局海外市场时的共识。

李东生总结道,应对逆全球化风险,TCL有三点经验。第一,调整海外产业链布局,有效规避贸易壁垒。“我们在原有海外工厂的基础上新建、扩建多家工厂,如扩建越南工厂、新建墨西哥第二工厂、印度基地等。”第二,扎根当地,提升本土化经营水平。“以巴西为例,我们选择与当地合作伙伴SEMP成立合资公司,共建生产基地、供应链和研发体系,目前TCL已成为巴西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第三,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布局建立全球研发体系。“目前已在中国、美国、波兰等地设立42个研发中心,汇全球之智,长自己之力,提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到今年为止,TCL创立已逾40年。这40年中,TCL的全球化征途走了23年。历经国际市场的千锤百炼,成为中国少有能真正走向世界的自主品牌之一。2020年央视推出大国品牌系列纪录片,第一个登场的企业便是TCL,以《路》为题细数TCL国际化历程。

李东生对全球化的深刻见解,正是他带领TCL征战海外市场23年所沉淀下来的精华。

1999年,TCL在越南建立首个海外生产基地,以自有品牌、自建工厂开始拓展海外业务,也是其在站稳国内彩电市场后,迈出国际化的第一步。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几年,中国企业界到处洋溢着追赶全球的雄心,各行各业都有成为世界级企业的壮志。

李东生也有这样的抱负。2004年,TCL接连并购了法国汤姆逊的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未曾想,这两项并购给TCL带来了巨额亏损的阵痛,也让TCL深刻领教了全球化带来的教训。若干年后再回头看当时的并购,李东生说,TCL呛了一口水,但因此学会了游泳。

度过那个“生死劫”后,TCL在2008年~2009年走出谷底,全球化的发展也进入新的成长阶段。

据李东生透露,2021年,TCL全球化交出一份答卷,海外营收预计超1100亿元,同比增长超55%。其中,TCL出口销售额达194.2亿美元,同比增长70%,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材料、核心器件。“从TCL的实践来看,将产业链部署到全球市场的模式并没有影响出口。蛋糕做大之后,会带动核心器件、材料出口。”

据了解,目前TCL在全球有36个制造基地,业务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李东生透露,未来条件允许,根据业务发展需要,TCL不排除在美国建立一些项目工厂的可能性,同时会积极考虑在非洲增加产业基地,强化公司在中东地区的业务中心。

啃下基础技术 这块“硬骨头”

作为在制造业奋斗了40年的“老兵”,面对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复杂形势,李东生今年还提出“支持高科技制造企业股权资本融资”的建议。他表示,高科技产业是中国突破“卡脖子”难题,也是建立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高科技产业往往资本与技术门槛都很高。中央政府一直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股权融资方式进行融资,但在实操中,对企业股权资本融资的限制性条件还比较多,审批流程慢。他建议国家对高科技制造企业的股权资本融资放宽一些限制。

自2003年当选人大代表以来,李东生已经连续履职20年。这20年间,他见证了国家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也亲历了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的崛起。

“就这个20年的时间跨度,我也有感想和体会。我想分享的观点是,产业发展没有救世主,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走。”3月1日,李东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20年前,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存在感为零。由于产业弱小,导致中国也出现了“缺芯少屏”的困局。2009年,韩国企业将中国台湾在大陆市场的400万片库存面板全部卷走,以达到控制市场供应的目的,同时韩企还压缩对华液晶面板的出口,坐地起价30%以上。

“所有的中国电视厂商在彩电这个环节被国外牢牢卡住脖子,付出了巨大代价。”李东生回忆道。

2009年,TCL刚从失败的海外并购中缓过神来,另一道难题又摆在了李东生面前。“缺芯少屏”问题如何解决?历经数月失眠、一轮又一轮思想博弈后,李东生决定成立TCL华星,攻克“少屏”问题。他冷静地分析后认为,在当时的环境下,突破“少屏”是有胜算的,突破“缺芯”在客观上是没有条件完成的。

投资TCL华星,风险自然是巨大的,第一个工厂投资额就高达245亿元。李东生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不过幸好,他博对了。

群智咨询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LCDTV面板出货量排名中,TCL华星排第二位。CINNOResearch的统计显示,2021年上半年,京东方、TCL华星、惠科三大巨头的LCD面板出货面积占全球总出货面积的50.9%,占比首次超过一半。

截至目前,TCL华星已布局9条显示面板产线、5座模组厂、投资金额超2600亿元,产品涵盖大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为破解中国“少屏”的困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TCL科技2021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半导体显示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过八成,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330%。

“2021年,中国液晶面板出货量全球占比已超过六成。”李东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还提到,“当前,我们已来到再次向产业链上游进击的关键节点,真正需要攻坚克难,啃下基础技术这块‘硬骨头’。”

他表示,在液晶显示领域,中国已经占到全球产能的60%~70%,但在其他新型显示方面,中国在一些领域还有差距。比如OLED领域,现在三星占据全球OLED市场份额超过50%。因此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要巩固LCD业务的优势,在一些LCD业务的创新突破上建立起新的产品技术能力。同时,中国企业未来也要争取追赶超越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

李东生告诉记者,TCL目前在印刷OLED、量子点技术上争取突破赶超,Micro-LED领域也在争取机会,并已积极布局。

企业经营策略改变 还是非常有效

2019年,TCL经过资产重组,拆分为TCL科技和TCL实业。目前TCL科技聚焦半导体显示、半导体光伏及半导体材料领域,TCL实业聚焦智能终端产品及服务。

日前,TCL科技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称,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616亿元~1650亿元,同比增长111%~1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0亿元~103亿元,同比增长128%~135%。

3月1日,在被问及一家企业要具备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活得更好,走得更远时,李东生解释,产业与企业不同,TCL的核心竞争力可总结为四点,分别是变革创新、全局观、全球化的能力,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

“TCL40年的发展,变革创新一直是企业的基因。中国改革开放这40多年,TCL基本都经历过,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新的企业成长起来,也有很多企业被淘汰。淘汰的原因有很多,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能适应变化。”李东生说。

他还表示,企业一定要看得远,要能看到未来三至五年行业的发展趋势。“TCL很早就导入了企业战略管理观念,从开始做三年经营战略,到现在是做五年经营战略。每年我们都滚动做五年战略和五年规划。”

最后,他认为,企业发展一定会有起落。逆境时谁能坚韧不拔,谁就有机会。“2020年全球疫情暴发,我们也受到很大的影响。(2020年)第二季度时,我们认真分析了整个经济环境的变化,总结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机会。当时就提出‘上坡加油、追赶超越’的经营策略。”

在李东生看来,疫情带来的困难是全球行业一致面临的,有影响就会有洗牌,困难来临的时候也是超越对手的时机,这就是TCL提出“上坡加油”策略的原因。

“经营策略的改变还是非常有效的,我们2020年营收就实现了21%的增长,这是非常不容易的。2020年的增长为我们2021年的增长奠定了基础。所以现在回头来看,在那个时候,企业的坚韧精神很重要,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在企业竞争当中也很适用。”李东生如此总结。

大家都在评